在线客服
  • |
  • 400-821-8800
  • |
  • 手机西域
    手机西域下载二维码

    开发者: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

    版本:4.6.8

    扫一扫,下载西域客户端
    手机采购 移动办公
    iPhone Android
  • |
  • 快速下单
  • |
  • 我的西域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电阻焊激光焊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文/ 发布于2017-11-20 浏览次数:1639

      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工艺简介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具有效率高、质量好、变形小、明弧易掌握和易于实现机械化等优点。目前已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船舶、机车车辆、石油化工、管道、矿山机械和压力容器等部门广泛应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熔化极电弧焊接方法的一种。由焊接电源、送丝系统以及二氧化碳供气系统等部分组成。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与熔化极氩弧焊类似,在焊接过程中焊丝也作为电弧的一极(通常为阳极)。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职业危害因素基本上类同于熔化极氩弧焊。主要存在的有害因素有紫外辐射、有害气体、电焊烟尘及其金属和氧化物等。其弧光强度是手工电弧焊的2~3倍,臭氧的产生量较氩弧焊低。

      二、电阻焊

      (一)工艺简介

      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其接触处所产生的电阻热,将焊件局部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然后在压力下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电阻焊分为点焊、缝焊和对焊三种形式。

      1?点焊

      点焊是利用柱状电极加压通电,在搭接工件接触面之间焊成一个个焊点的一种焊接方法。

      2?缝焊

      缝焊过程与点焊相似,只是用旋转的圆盘状滚动电极代替了柱状电极。焊接时,盘状电极压紧焊件并转动(也带动焊件向前移动),配合断续通电,即形成连续重叠的焊点,因此称为缝焊。

      3?对焊

      对焊是利用电阻热使两个工件在整个接触面上焊接起来的一种方法。

      (二)电阻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电阻焊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但没有焊药尘的危害,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电磁辐射,高温是电阻焊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三、激光焊

      (一)工艺简介

      激光焊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焊接新技术,它以高能量密度的激光作为热源,对金属进行熔化形成焊接接头。

      与电子束焊相比,激光焊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真空室、不产生X射线。根据所用激光器及其工作方式的不同,激光焊分为连续激光焊和脉冲激光焊两种。前者在焊接过程中形成一条连续焊缝,后者焊接时形成一个个圆形焊点。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激光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其亮度比太阳光、电弧光要高数十个数量级。而且激光设备中有数千伏至数万伏的高压激励电源,这些都能对劳动者产生损害。

      1?对眼睛的伤害

      由于激光的加热效应,眼睛受激光直接照射就会造成视网膜烧伤,可瞬间使人致盲。即使是小功率激光,也会由于人眼的光学聚焦作用,导致眼底组织的损伤。激光加工时,由于工件表面对激光的反射作用产生强反射光,强反射光对劳动者具有同样的危险。

      2?对皮肤的伤害

      皮肤受激光直接照射会造成烧伤,若受到经聚焦后的激光照射,伤害力更大。

      3?有害气体

      激光焊时,材料受激烈加热而蒸发、气化,产生各种有毒的金属烟尘,高功率激光加热时形成的等离子体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

      (三)激光的职业卫生防护

      1?对激光设备的防护措施

      ① 电器系统外罩的所有维修门应有适当的连锁装置,而且外罩应有相应措施,以便在进入维修门之前使电容器组放电;

      ② 设备应有良好接地;

      ③ 在设备上应设有明显的危险警告标志或信号;

      ④ 激光光路系统尽可能全封闭,如使激光在金属管中传递,以防对人体直接照射,若不可能全封闭,则光路应设于较高位置,使光束避开人的头部等重要器官;

      ⑤ 激光加工工作台应采用玻璃等防护装置,防止反射光;

      ⑥ 激光加工场地应设安全标志,并设置栅栏、隔墙、屏风等,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危险区。

      2?对劳动者的保护

      ① 对现场操作人员必须配备激光防护眼镜;

      ② 操作人员应穿白色工作服,以减少漫反射的影响;

      ③ 只允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④ 焊接区应配备有效的通风或排风装置。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关资讯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645号 | 沪ICP备0900386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00044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备20200151号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许2020009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经营性-2020-0028 |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2]204062(D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