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 |
  • 400-821-8800
  • |
  • 手机西域
    手机西域下载二维码

    开发者: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

    版本:4.6.8

    扫一扫,下载西域客户端
    手机采购 移动办公
    iPhone Android
  • |
  • 快速下单
  • |
  • 我的西域
  • 户外登山救援软绳的重要性

    文/ 发布于2017-10-23 浏览次数:1657

      登山时应有完整和必要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活动,出发前应先作健康检查,尤其是平日很少运动的人,更需认真检查。人在途中:从上山到下山,均需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对于每一座山峰,不管海拔高低和难度大小,均不可掉以轻心。登山队伍不可拉得太长,应经常保持可前后呼应的状况。切勿单独行动。在户外活动时,切勿乱丢烟蒂,严格控制生火,离去时亦应将营火彻底熄灭。面临危机、疲劳等压力时,随时注意自己及队友的心理变化,设法维持情绪的平衡。陷入困境时,维持体温是首要之任务,勿让身体及衣物受潮,以免体温散失。切忌在无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或沿溪下降。亦不可在深山无明显路径处贸然前进,登山时最好沿前人标志前进,并沿途标示,以便返回。切勿采摘野生植物及触摸陌生的动物或昆虫。

      户外救援绳的重要性

      注意环境保护。活动结束后及时做总结,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户外运动时的安全。注意环保,带垃圾袋,切勿随地抛弃废物,带走一切带去的物品。切勿随意生火或破坏自然景物。切勿污染水道、河道遵守一切郊野公园管理处的指示。户外绳为一件随身的必备户外装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它的轻量化特征。需要的救援绳重量应该控制在500克左右。根据使用的环境和需求来说,这里定义的救援绳不承载攀登的功能,所以通常情况下户外救援绳大致应该具备以下特性:长度15米—20米。绳径在7MM-8MM之间。低于3%的延展性(静力绳)。静拉力500KN(约500公斤)以上的专业登山辅绳。价格相对低廉(因不用于攀登和速降,可考虑使用国产绳)。

      #p#副标题#e#

      活用户外救援绳所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或者那些我们当中的高手都明白一个道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去完成最复杂的任务。秉承这种思想,经过多少年的摸索和检验,很多简单有效的户外技术被发明出来。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一件标准装备不能被简单方法所取代。比如说,抓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取代上升器,意大利半扣结可以替代下降器。这里我们要说的救援绳以及其它辅助装备的使用方法也遵循这一原则。

      救援绳

      第一招:单结编成安全带早些年,比较流行的做法是用两根扁带制作简易安全带。这种做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通常做完了之后发现如果没有主绳和主锁和它相连的话,它就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所以,这个方法的实用性以及普及性都比较差。这里讲的单结制作简易安全带的方法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具体方法如下:用15米救援绳的一端,取双臂伸展后90%的长度对折成5股,取中间点编单结即成。完成后将绳子展开,会出现4个绳环,将双腿以及双臂穿入绳还即成全身式安全带。如果绳子不够长,也可以折4股,做成三个环,上身穿一个环也可成全身式安全带。

      #p#副标题#e#

      第二招:双套结制作担架及背包制作担架,双套结+登山杖(或木棍)制作担架。将登山杖4根(或木棍两根)全部收到最短,两支一列排成两列成为担架的主支架,列宽根据伤者的体宽大致控制在0.7米到1米之间,用一根救援绳在主支架间来回交替布成水纹状,然后用若干双套节将绳子与支架相连接。简易担架的主体制作完成,加上防潮垫或背包以及睡袋后即可成为一副实用的救援担架。登山包制作担架将两个登山包首尾相连,将所有肩带的编织带从连接扣中解出来,然后两只背包将肩带交互连接到另一支背包的连接扣上,使两只背包成为一个整体。此时,背包的两根腰带和两根胸带恰好可以将伤员固定起来,而肩带则可以成为运输人员最好的把手。

      户外救人需要救援绳

      第三招:绳圈背人,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伤病员的运输都可以使用担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户外伤病员的运输还是必须使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力背负。比如说,救援力量不足或者特殊的陡坡地形。

      每一种方法,都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发明创造出来的,就象最初的普鲁士抓结是因为它的发明者被捆在冰裂缝者中用鞋带做出来的一样。过去的这些年里,一直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和方法,相信如果数量巨大的驴友群体能够更多的关注安全关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产生与中国。当然,更加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把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装备当成参加户外活动的必备条件,这样户外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悲剧。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关资讯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645号 | 沪ICP备0900386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00044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备20200151号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许2020009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经营性-2020-0028 |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2]204062(D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