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 |
  • 400-821-8800
  • |
  • 手机西域
    手机西域下载二维码

    开发者: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

    版本:4.6.7

    扫一扫,下载西域客户端
    手机采购 移动办公
    iPhone Android
  • |
  • 快速下单
  • |
  • 我的西域
  • 如何解读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文/ 发布于2017-09-06 浏览次数:1363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用卷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也只会精确到厘米,就连学生用的直尺也只会精确到毫米,但有时候有的设计一毫米也算是巨大的误差,由此而诞生了千分尺,千分尺也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一种精密的仪器,它可以精确到0.01MM,由此测出的数值更准确,从而减小了误差。如此强大的工具,我们该如何来读取数值呢,下面就一同来了解一下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首先先了解一下千分尺的构成,是由小砧、测微螺杆、框架、固定刻度、可动刻度、旋钮、微调旋钮等组成,小砧和测微螺杆这间是用来夹被测物体的,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千分尺本身是否存在误差,检查的方法是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不夹被测物体时,

      可动尺的零度刻线是否与套筒上的相一致,不同则代表千分尺本身就有误差,需要调整,待调整好后,把被测物体放在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固定好之后,先读千分尺的固定刻度即下面的数值 A,与固定刻度相对应的上方就是半刻度B,确定好固定刻度的数值后,若半刻度线已经露出,数值则记为0.5MM,如果半刻度的线还没有露出,则代表数值没有达到0.5MM,数值即为0MM,读完固定刻度和半刻度之后,再看右侧的可旋转的可动刻度的数值,

      从下往上依次增加,固定刻度与半刻度之间的横线所对应的可动刻度的数值即为可动刻度数值C*0.01MM,最后的准确数值就是它们之间的各即固定刻度值A +半刻度值B+可动刻度值C*0.01。千分位的数值则需要估读,即使为零也应该有。因为千分尺在生活中不常用,所以读数的错误也是层次不齐,但按照这种方法以来读,细心仔细一点,基本上不会有错。

      外径千分尺的保养及保管:

      1) 轻拿轻放;

      2) 将测砧、微分筒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粉末、灰尘影响;

      3) 将测砧分开,拧紧固定螺丝,以免长时间接触而造成生锈;

      4) 不得放在潮湿、温度变化大的地方。

      5) 禁止用千分尺测量运转或高温物件。

      6) 严禁用千分尺当卡钳用或当锤子用敲击他物。

      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零位:0-25mm的直接用后面的棘轮转动对零,25mm以上的,用调节棒调节零位;

      2) 测量外径时,在最后应该活动一下千分尺,不要偏斜;

      3) 在对零位和测量的时候,都要使用棘轮,这样才能保持千分尺使用的拧紧力(0.5公斤);

      4) 测量前应把千分尺擦干净,检查千分尺的测杆是否有磨损,测杆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

      5) 测量时,零件必须在千分尺的测量面中心测量;

      6) 测量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旋转棘轮,以响三声为旋转限度,零件保持要掉不掉的状态;

      7) 用千分尺测量零件时,最好在零件上进行读数,放松后取出千分尺,这样可以减少对砧面的磨损;如果必须取下读数时,应用制动器锁紧测微螺杆后,再轻轻滑出零件,把千分尺当卡规使用是错误的,因这样做会使测量面过早磨损,甚至会使测微螺杆或尺架发生变形而失去精度;

      8) 为了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可在同一位置上再测量一次,尤其是测量圆柱形工件时,应在同一圆周的不同方向测量几次,检查工件有没有圆度公误差,再在全长的各个部位测量几次,检查工件有没有圆柱度的误差等;

      9) 测量零件时,零件上不能有异物,并在常温下测量;

      10) 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可掉到地上。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可掉到地上。

      千分尺的读数的准确性跟平时的保养、使用方法的得当有很大的关系。在使用千分尺之前必须先检查零基线是否准备,在使用千分尺测量物体时要保持被测物体的干净,如果被测物体很大时,可以放在平台上操作,测完之后需要先用棉布把千分尺各个部位擦拭干净,然后用润滑油保养,,放入盒内干燥的地方,如果不经常用到千分尺,则还需要抹上防锈油以免千分尺生锈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以上就是有关千分尺的读数方法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要评论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关标签:
    相关资讯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645号 | 沪ICP备0900386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00044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备20200151号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许2020009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经营性-2020-0028 |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2]204062(D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