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 |
  • 400-821-8800
  • |
  • 手机西域
    手机西域下载二维码

    开发者: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

    版本:4.6.7

    扫一扫,下载西域客户端
    手机采购 移动办公
    iPhone Android
  • |
  • 快速下单
  • |
  • 我的西域
  • 净水技术超滤 ,反渗透 , 纳滤的区别

    文/ 发布于2018-05-10 浏览次数:1316

      在众多净水机品牌中,运用超滤和RO反渗透技术的净水机品牌很多,而采用纳滤技术的净水机品牌很少,主要原因是NF纳滤膜的工业应用相比UF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的运用较少,其次在净水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更“便宜”的超滤机和更容易“做实验”的RO机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更“健康”的纳滤净水机反而认知度不高。

      随着净水市场的逐渐成熟,更为健康的净水技术“纳滤净水器”逐渐被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推崇,并且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几年净水的主流技术。

      随着市场的持续火爆,除了传统专业的纳滤净水品牌纳米通NANOTON以外,其余几个净水器也拿出部分产品打出纳滤净水机的概念。其中一些是真纳滤,为消费者增加选择权,我们对之推崇;而有一些则是徒有其名,用超滤、穿孔反渗透代替纳滤,我们要认真鉴别!?

      在此,收集如下专业小知识,方便鉴别真假纳滤净水机:

      1.从外观上鉴别:纳滤膜,NF纳滤膜为卷式膜,和RO反渗透膜类似,完全不同于UF中空纤维超滤膜,如果是纤维膜必定是假纳滤。

      2.从废水排放鉴别:纳滤膜和RO反渗透一样需要脱盐,纳滤需要脱高价盐,就是靠膜过滤水垢、重金属的意思,所以制水的通水必须有少量废水产生(一般1到2倍废水),如果完全不排废水,膜会很快堵住二不能工作。所以无废水和超过2倍废水的均为假纳滤。

      3.从TDS值上区别:纳滤脱高价盐,所以源水经过纳滤净水机净化后TDS值会大幅度下降,但是纳滤又会对低价矿物质渗透,所以TDS值一般不会像RO反渗透纯水机一样小于30的范围。一般来说,纳滤的综合脱盐率大概在50%-60%,经过纳滤净水机净化后TDS值一般在50-250这个范围内。如果TDS值经过净化后不降低,或者降低到30以内,均不是纳滤。

      4.从产水酸碱度区别:纳滤产水和超滤均为弱碱性。如为酸性,不是纳滤。

      5.从能耗上区别:纳滤可以低压驱动,所以水压如有0.2-0.25MPa,可无电无水泵驱动,所以是否带电无法鉴别真假纳滤。

      6.相关滤芯配置鉴别:纳滤净水机无需再配置KDF去重金属,树脂去水垢,也无需加矿化滤芯增添矿物质。如发现有这些滤芯配置在净水机中,均不是纳滤净水机。

      7.简单实验鉴别:红、蓝墨水鉴别(非碳素墨水)

      原水中加一滴红色货蓝色墨水(注意是红或者蓝墨水,它是小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许多农药,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石油烃的分子量都与其相似;不要用黑色碳素墨水,它的分子量很大,代表性较小),若是超滤,滤水就会变红。若是纳滤,红色会被截留,滤水是无色的。

      8.一价盐二价盐渗透试验: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主要是针对市面上有用RO穿孔废膜代替纳滤膜的现象。用这种假纳滤膜,从外观上,TDS值上都可以做到以假乱真,RO膜穿孔部分完全渗透无滤过能力,未穿孔部分完全过滤,几乎无盐渗透。消费者和经销商可用纯净水兑一价盐(氯化钠)和二价盐(硫酸镁)等分别做渗透测试,均有微量渗透为假纳滤,一价盐大部分渗透二价盐大部分脱盐为真纳滤。

      9.多种方式结合鉴别:因为纳滤兼具超滤和反渗透的特点,也有不同,所以最好多种方法综合鉴别,以区分是超滤、纳滤、还是反渗透净水机。

      纳滤释义:纳滤是纳米技术与过滤技术交叉渗透而开发的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滤膜,它的分离性能依赖于其活性分离层中的纳米级微孔结构和电荷效应。

      纳滤是介入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其分离机制可以运用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细孔模型等来描述。与其他膜分离过程比较,纳滤的一个优点是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及二价离子(包括重金属),又能透析反渗透所截留的无机盐。

      纳滤净水含有矿物质,但没有微污染,所以是安全健康的饮用水;一般的滤料和中空纤维微滤或超滤净化的水虽然剔除了微生物,但不能剔除微污染,故被称之为不安全的净水;反渗透过滤的水因为把水中所有的溶解物都去除了,所以称之为纯净水,是不太健康的水;公众需要的是安全且健康的净水,故建议选用纳滤净水机。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关资讯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645号 | 沪ICP备0900386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00044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备20200151号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编号:沪浦药监械经营许2020009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经营性-2020-0028 |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2]204062(DYS)